
今天世界上已经有载人去太空旅游的计划。大家都知道:把500克的重量推到太空,需要很多的燃料,所以,如果你参加太空旅游,就要准备把绝大部分的东西留在地球上,两手空空地登上宇宙飞船。
“太空时间”是夫妻两人共同度过的一段很特别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双方要把所有不愉快的记忆或者情绪抛开,就像坐宇宙飞船去了太空,把所有的不愉快都留在地球上。双方都可以完全放下使两人关系紧张的话题,说出一些真实感受及对两人关系有帮助的话,并且毫无保留地献出关怀、支持和爱给对方。目的是不让一些负面的情绪或态度形成隔膜,使两人关系出现疏远,沟通中断,让对方感到无助。
“太空时间”需要两人提前约定好,这样在有需要时才能够运用。两人在心情好的时候坐下来,把“太空时间”的规则和实施的程序谈清楚。像买保险一样,在需要时才去建立便会太迟了。这是一个能够预防关系恶化,甚至挽救濒临破裂关系的技巧,所以值得每一对夫妻把它建立起来。
一般情况,每次的“太空时间”应不少于1小时,最理想的是1~2小时。在“太空时间”里,双方决不争论或互相抱怨、不提起未解决的事、不算旧帐、不谈判、不逼对方、不发泄情绪在对方身上,更不得运用手段,例如拖延、欺骗等。选择的话题应该是两人一起做过的开心的事、心中的一些梦想、一些老朋友的情况等。至于环境,最理想的是宁静、舒适、不受打扰的咖啡店,或者郊区景点的茶馆。选择环境的要点是远离吵架争执的环境。
当两人吵嘴了,冷战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方想到修补工作,他(她)便向对方要求来一次“太空时间”。这个要求可以口头也可以用书写的方式表达。如果一次的“太空时间”已经使两人关系恢复和好,两人可以另选时间讨论引起冲突的事情。记住:必须另选时间,以避免两人对“太空时间”的正面感觉受到污染。如果一次“太空时间”未能达到效果,两人可以在结束之前约定第二次“太空时间”的日期。
“太空时间”的动作中,有两点是很重要的:
1、一方提出需要“太空时间”时,另一方不得拒绝,而只考虑尽早安排出来时间去实行。“太空时间”应被视为两人关系的急救箱,是一方感到两人关系出现危机的紧急处理机制。若一方拒绝对方“太空时间”的要求,他(她)给对方的信息是:“我已经不在乎我俩的关系了,就算这份关系破裂我也不在乎。”
2、双方需约定一个手势作为信号。在“太空时间”里,如果一方忘记遵守规则而开始说抱怨、批评、发泄的话,另一方便发出这个信号。当一方看到这个信号,便需马上改变话题和行为。若另一发出了三次这个信号,另一方乃不改变,对方有权中断“太空时间”而离开。
共同信念、共同价值
一个人活在世上、对出现在眼前的人、事、物持有什么态度,取决于他内心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则。信念是“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一回事”、“事情该怎样”,即是一个人头脑里的世界运行法则。
价值是一件事情能给一个人的“好处”。例如事情里有什么最重要、能给这个人些什么等问题的答案,就是那件事情对这个人的价值。不同事情的价值的排列,形成了一个人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推动这个人去做或不做任何事的因素。规则是这个人头脑里认为该怎么做才能取得价值、实现信念的想法。例如:“人人都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学问。”是信念,“多点学问会得到人们的尊敬,找工作更容易”是价值,“所以,我该每周看一本书”是规则。
信念、价值观和规则统称为“信念系统”。信念系统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每次的人生经验所发展和积累出来的。因为没有两个人的成长经历会完全一样,所以每个人的信念系统都不一样。正确的人生态度是明白自己的信念系统只对自己有效,因此也就不应把它强加于他人身上。给别人留有空间也就是尊重别人的信念系统的表现。
两个人的信念系统不一样并不会使两人不能相处。事实上,世界上这么多人相处得很好,便是证明。任何两个人在一起,他俩的信念系统必有一致,即重叠的地方。就是这个重叠的部分让两人之间和谐、融洽。这重叠的部分,就是“共同信念、共同价值”。两个人对事情的看法(应该怎样)一致,就是共同信念;而两个人追求的价值(对事情里什么重要,想因此得到些什么)却无须一致,对方追求这些价值,自己可以接受,便是共同价值。每个人每天里新的生活经验,使他的信念系统不断地在改变。两个人生活在一起,遇到一件事情,两人的反应不一样,正是证明了两人的信念系统不是一样的。
每个人的信念系统并非一成不变,因此,共同信念、共同价值也就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比如,当一对男女准备结婚的时候,两人必然要有足够的共同信念、共同价值作为基础。如果十年分两人分居,那是因为他俩的共同信念、共同价值已经荡然无存了。如果十年后两人仍然十分恩爱,那是因为经过十年的努力,两人信念系统的重叠部分大大增加了。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结了婚,一起生活,便以为婚姻自然会美满,不再为增加两人的共同信念和共同价值做更多的事。很快地,婚前的浪漫情意没有了,而共处时定会出现不协调,加上环境带来的新挑战,那份共同信念和共同价值会很快地减少。往往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两人只是维持外表的和谐(苹果皮式的和谐)进而走向了失望。
美满婚姻不是天赐的,光靠爱亦不能使婚姻成功。必须两人共同努力,把共同信念和共同价值不断地扩张,同时有良好的机制处理不同的意见,每天耕耘,才能培养出美满的婚姻生活。
“我”加“你”不一定构成“我们”
婚姻使两个人共同生活。“共同”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两个人住在同一间房子里面就是“共同”?还是指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生活?
在一辆公共汽车里,如果你看到两个人面对面坐着,但是在自言自语,他俩构成了“我们”吗?没有。如果你看到他俩有共同的话题,都很投入地说话、聆听、分享、有共同的笑声,这才是“我们”!两个人的自言自语,只是“我”加“你”,未曾构成一个“我们”出来。
每个人的信念系统不同。如果两人决定结婚,那说明他们的信念系统中有足够多的重叠部分,但两人都必然有一些信念、价值观和规则与对方有所不同。如果重叠的部分够大,这些不同不会使他们的婚姻出现问题;但是若重叠的部分已经磨损了很多,这些不同往往便成了引起不和的导火线点。
太太不吃肥肉,先生不看歌剧,并不妨碍两人培养出成功快乐的婚姻。但是,当两人因为其他事而使感情倒退的时候,太太会投诉:“嫁给你二十年,你都没有陪我去看一次歌剧!”先生会回应说:“娶了你二十你,你也没有陪我一次肥肉呀!”
试看下页的图,“我”是A,“你”是B、重叠起来形成的“我们”,接受了对方的全部时,构成C,只接受对方与自身相同的部分,构成D。这是说,“我们”会是C与D之间的一个形状,但无论怎样的形状,“我们”必然比本来的A多了或者少了点东西。对B来说亦是一样:“我们”必然比本来的B多了或少了点东西。
这是说:若想形成“我们”,两个人都必须准备接受一些本来自己没有的东西,亦要准备放弃一些自己本来有的东西。如果没有这个准备,便是没有诚意做一个“我们”出来。这样放弃。两人或许生活在一起,但不会有足够的和谐和共同的乐趣去建立良好和长久的婚姻关系。
爱、性、共同生活
爱、性、共同生活是三件独立分开的事,不要以为自然地是“三位地体”:有了其中一样,另外两样自然就会美好;也不应觉得没有了其中一样,另外的两样便不能存在。用这两种态度处理两个人的关系。只会使两人更看不清楚事情怎样才能有更好的改变,他们怎样做才会有更好的结果。
社会的标准和人们的愿望是希望这三件事绑在一起。我当然也赞成人们要努力追求这三方面的满意,因为这样才是人生是最美好的境界。可是,今天的社会里太多的人只想着标准答案或理想远景,而否定每天的现实生活;老是惦记着天堂该怎样,而忘却自己生活在人间,这样的人并不会有快乐的日子。所以,如何改变现状才是务实的态度。
爱往往使两人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但是,能否愉快地一起生活,几乎与他俩之间有没有爱没有必然关系,也许,只有曾经有过这种体验的人,才能体会到深爱着一个但不能愉快地一起生活的痛苦是多么刻骨铭心。光凭大量的爱,不能保证生活在一起可以有多少乐趣。快乐地生活在一起需要一份“爱”以外的心态,再加上一定的技巧。欠缺了这两点,爱只会驱使一个人去忍受和原谅对方在共同生活里造成的痛苦和伤害。越多的爱便导致越多的忍受,承受越多的痛苦和伤害。更可怜的是如果对方也有一份很深的爱,对方会因为看到自己的痛苦而亦会感到痛苦、内疚、无力。这样的“互馈机制”会把两个人推向深渊。心理治疗上称之为“互相依赖”。二十多年前香港的一首电视剧主题曲有两句:“要共对亦难,分也不可”,正是对这份痛苦的描写。美国西部牛他歌曲也有一首:“NotstrongEnoughtoLeaveYou,andtooWeektoLetGo”
2001年我在德国学习“系统排列”时,一位大师说,系统排列的看法是:没有了性,两人的感情关系也就完了。当时我立刻站起来表示不同意,因为我知道国内有很多个案都显示出没有了性,感情关系仍然可以维持得很好。因为伤病而失去性能力的情况不用说,中国的国情是很多恋人和夫妻都因为工作而分居两地,一年里没有多少天可以见面。数位来自日本的学员也支持我的看法。
如果两个人有充分的爱,并且性生活满意,只是一起生活却产生很多的冲突,原因就是两人的性格使他们不愿对自己的信念系统做出改变(而只希望对方改变)。参加NLP的课程可能会帮助这样的夫妻有所突破,当然这需要两人有自愿的、投入的学习态度才能产生效果。
三方同时满意,是最美满的婚姻,这需要把“给予对方所需要的”看得比“得到自己所需的”更重,并且两人同时抱有这个态度。除此以外,两人还需不断地摸索、研究、讨论和做出修正,才有机会实现美满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