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众号
为什么你一说话,孩子就嫌烦?背后的真相扎心了
2023-05-17

微信图片_20230517113200.png

作者 | 主创团·亦安阳

来源 |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为什么你一说话,孩子就嫌烦


网络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你说话,孩子就嫌烦?”


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是“我妈觉得不烫”。


微信图片_20230517113309.png


答主说,小时候,妈妈怕她感冒,总是喜欢用很烫很烫的水给她洗澡。


每一次,她都会跟妈妈抗议:水太烫了!


每一次,妈妈也都会无动于衷:“我试过,不烫,洗着洗着水就凉了。”


一次又一次,次次如此。


久而久之,答主选择了闭嘴,默默忍受洗澡带来的不适和恐惧。


直到有一次,水温超出了答主能忍受的极限。


多年来对洗澡的恐惧,长久以来被妈妈无视的痛苦,过往无数次被驳回的抗议……


种种委屈,堆积而起,压得答主突然崩溃,嚎啕大哭。


而这,也只换来了妈妈不以为然地回应:“这有什么好哭的,给你兑点凉水就好了。”


为什么你一说话孩子就嫌烦?


因为,你从不曾看见真实的孩子,只要孩子活成你想要的样子;


因为,你总是选择无视孩子的内心,不懂得也不愿意去了解;


最终,孩子只能偃旗息鼓,厌烦了你的每一句话。


看过一则“男孩假扮妈妈向教育专家诉苦”的新闻,男孩子觉得自己的父母实在是太难沟通了。


微信图片_20230517113340.png


孩子想学游泳,爸爸却说:“学什么游泳,男孩要打篮球。”

孩子不愿意:“我不喜欢篮球,那么晒。”爸爸:“你看,你就是怕吃苦。”


孩子和你分享快乐:“妈,我跟你说,我语文这次考了第一名。”

你一句话堵过去:“考个第一,你很骄傲是吧,也不看看你数学才几分!”


孩子感冒求安慰:“妈,我头有点不舒服。”

你的唠叨便开了闸:“叫你要多穿衣服,你就是不听!现在尝到后果了吧?看你以后还听不听我的话……”


为什么你一说话孩子就嫌烦?


因为,孩子满怀信任向你说出自己的选择,希望你给与支持,你却一味地否定;


因为,孩子满心欢喜地和你分享快乐,期待你的肯定,你却在指责他过于骄傲;


因为,孩子满腹委屈地找你诉苦,渴求你的安慰,你却开启无休止地说教......


每一次的鸡同鸭讲,每一句都是ending。


为什么你一说话孩子就嫌烦?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无关回应”,是指得到的回应与自己的期望无法接轨。


久而久之,就会将孩子从我们身边推开,不再愿意和父母交流。


很多时候,孩子与我们交流,是渴望精神的认同。


可悲的是,我们往往只关心自己的想法,看不见孩子的内心,一次次不自知地从孩子的心灵路过。


留给孩子的,只能先是失望,最终是绝望。


亲子沟通,你有多对,就有多错


大部分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自己给孩子讲的道理都是对的,但孩子就是不听!


“学生就要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才有好工作。”

对吗?对!


“跟你说了多少遍,不准玩游戏。”

对吗?对!


“别跟那些学习差,没人管的孩子玩。要多和成绩好的同学玩。”

对吗?对!


......


可是,当孩子们听到这些正确无比的话时, 是怎样反应的呢?


要么一脸不耐烦地应付:“行了行了,知道了。你烦不烦?”


要么干脆沉默是金,一言不发。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太对了!


因为你的对,在不停暗示着孩子的不对,在不断贬低着孩子的能力!


这样的沟通,带来的只能是据理力争的割裂,或者关上心门的无声抗议。


大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走他人验证过的正确的道路,临摹对的行为,复制成功的经验,去追求他们眼中理想和正确的人生。


可是,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性。


比起“正确”的指示,正确的道路,孩子更想要的却是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而每一个你觉得对的选择,又何尝就一定对呢?


所以,跟孩子沟通,请一定放下你的对。


因为,你有多对,就有多错!


亲子沟通,需要找到平衡点


不说,怕孩子错;说多了,怕孩子不听。


在与孩子沟通这件事上,过犹和不及的度,时常会让父母陷入两难。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做,孩子才愿意说?


找准平衡点是关键。


第一:正确表达,不评论、不命令


心理学家卢森堡曾在《非暴力沟通》中讲到:



如果我们表达出的是观察,有理有据地描述,提出请求,对方会更乐意倾听。


如果我们表达出的是评论,对方会把内容忽略,更以为是在批评、指责他,进而反驳攻击。


当我们看见孩子把房间搞得乱糟糟、不爱整洁时,如果我们说:


“你就是个邋遢鬼,从来都不知道爱干净(表达的是评论),我说了多少遍,垃圾不要放桌上,脏袜子不准放床上(提出的是命令)!”


孩子会如何反应?是会立即整理,还是把你推出房门,生气地规定你不准进入他的房间。


如果我们可以这样说:


“你把吃完的零食袋放桌子上三天了(表达的是观察到的事实),是第三次发生这种事了,我想让家里保持整洁,记得下次把果皮扔到垃圾桶里(提出的是请求)。”


想要和孩子沟通,那我们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正确表达,放下评论和命令。


第二:用心倾听孩子,学会“闭嘴”


爱的抚养一定是“唠叨”的,在孩子生命最初的几年,父母的唠叨,是孩子对世界最初的认识。


但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父母过于的唠叨,会逐渐让孩子堵上耳朵,这时父母一定要学会闭嘴。


看过一则小故事。


有一位母亲,有一天得了喉炎,嗓子哑了。


儿子放学回来后说:"妈妈,老师批评我了。”接着就抱怨老师怎么怎么不对。


当时,这位母亲特别想批评儿子:“你错了,老师是对的。”可是因为嗓子哑,说不出话,就只好瞪着眼睛,看着儿子说。


等儿子终于说完了以后,突然儿子又说了一句:"妈妈,我谢谢您。"


妈妈一愣,儿子又说:"谢谢您,今天听我说了这么多话。"


父母过度的唠叨,无形中会让自己在沟通处于强势的地位,遏制孩子想要表达的欲望。


只有父母闭上嘴,孩子才有机会说出口。


所以,当孩子向我们诉说时,别急着打断,别急着责备,闭上嘴,认真听他说完,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第三:先做好自己,再成为父母


前段时间,看了儿子写的一篇作文,他在里面写到:


做小孩真的很辛苦。


你们大人可以经常熬夜,我却连上床睡觉的时间都不能做主。


你们大人可以把东西随手乱扔乱放,我却要在你们规定的时间内收拾完自己所有的东西,如果速度慢了,你们还会威胁我。


你们大人心情不好,可以随便发火,我却连生气都没有自由。


有时,我真的心情不好,我什么都不想做,我只想静静地在自己房间呆一会儿,或者,玩玩手机放松一下。


可是,你们总是随时过来提醒我,该做作业了,该看书了……甚至会把手机没收,直接吼我。


当我们教育孩子,批评孩子,要求孩子时,我们也该审视一下自己,这些要求,我们自己做到了吗?


言传身教,比起言传,身教在孩子眼里更有说服力。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 “很多父母终其一生都在孩子的心门外徘徊,他们没有找到钥匙,却怪孩子难以沟通。” 


深以为然。


为什么你一说话孩子就嫌烦?


因为,孩子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看世界。


最有效的亲子沟通,从来都不是讲道理,也不是评论和指责,而是感受到被理解、被爱着。


他们只要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就会勇敢去探索,去尝试;更会愉快地去接纳,去修正。


我们只有弯下腰,才能看见孩子的感受;我们只有接纳孩子的情绪,才能听到孩子心底的声音......


如此,孩子才能感到被爱,敞开心扉,与你靠近!



| 作者:亦安阳,一支笔,两个娃,三十而已的中年少女。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