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众号
李中莹:14种回应术
2024-04-10

微信图片_20240410094105.png

1. 意图:将注意力引向信念背后的目标或意图。
例如:我非常赞赏和支持你对自己诚实的愿望。(正面意图=诚实)
很难改变这个信念←我已经持有这个信念这么久了——诚实(意图)
2. 重新定义:用意思相近但含义不同的新词来替代信念陈述中所用的字眼。
例如:是的,对于你抱住不放的某些东西,可以试着挑战自己放下它了!
相信了这么久→抱住不放 很难改变→试着挑战自己放下它
我同意要超越熟悉的界限一开始会觉得有些不习惯。
信念→熟悉的界限 很难改变→要超越,一开始会觉得不习惯。
3. 后果:将注意力引向信念的(正面或负面)影响,或由信念所定义的总结如何改变(或加强)信念。
例如:预期某些事很难,你最后做的时候会发现其实容易得多。
真正承认我们的担心,会让我们能够放下它而专注于我们想要的。
4. 向下分类:分解信念的组成元素,拆成更小的片段,从而改变(或强化)由信念所定义的总结。
例如:既然持有一个信念的时间较短会更容易改变,也许你可以回想你刚刚习惯这个信念的时候是怎样的,想像你那时已经改变了它。
或许,与其试图马上改变整个信念,不如一点一点地改变,那样更容易更有趣。
5 向上归类:将信念的某个要素总结和归类到更大的分类中,从而改变(或加强)由信念所定义的关系。
例如:过去不一定能准确地预测未来。知识跟自然更新的过程重新联结时,可以快速发展。
所有改变的过程都有自然的周期,没法飞跃。问题在于,你的这个信念,自然生命周期的长度是多少?
6. 比喻:找出由信念所定义的一个关系的比喻,这个类比可以挑战(或强化)信念所定义的总结。
例如:信念就像法律一样。只要有足够多的人为新的东西投票,再老的法律也可以被迅速改变。
信念就像计算机程序一样,问题不在于程序有多老,而在于你是不是懂编程语言。
恐龙可能会为它们的世界变化之快吃惊,虽然它们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
7. 改变框架大小:从不同的情境重新评估强化信念,这些情境包括:更长或更短的时间框架、更大或更小的视野,更大或更小的人群观点等。

如何处理被人伤害的痛苦,仍然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最有挑战的问题之一。在全球和个人层面,都会持续有暴力、战争、种族屠杀,直到我们能够用智慧和慈悲来应对为止。

每个人都需要学会如何处理同伴的阴影面,我相信,当你在生命的尽头回顾这个事件,你会发现它只是你人生路上的小小巓破而已。

8另一结果:转向一个不同的目标,而不是信念所确定或暗示的目标,以便挑战或加强信念的适宜性。

结果不在于如何避免被同一个人再次伤害,而是发展你所需要的技能,以便不管别人想什么做什么,你都可以很安全。

对我来说,问题不在于一个人的意图是什么,而在于什么会让她改变意图。

9世界观:亦即换位思考,从其他两种感知位置,从不同的世界观的框架,重新评估或强化信念。

想象一下世界上所有那些要一直应对社会压迫的人们--比如受种族和宗教迫害的人。他们可能会很欢迎这样的情境:只需要应付单独一个确知的人的负面意图和行为。

10现实检验策略:找出内在的测试准则,即找出人们是怎样从对世界的认知中提取事实建立了他们的信念。

已经结束的过去事件的记忆,和对未来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的想象,哪个让你觉得更危险?

11反例:找出一个例外来挑战或丰富信念。

要想真正安全,重要的是得了解,那些有正面意图、也从未伤害过我们的人可能同样危险。想想所有那些因为交通事故在无意间杀人的人。还有那句谚语“通往地狱的路是好意铺成的。”


12理解层次:找出信念所处的理解层次,用比这一层次更重要的其他理解层次来重新评估或强化信念。

我总是发现,找出我需要怎样的资源能够成功的完成我所选择和承认的路,比担心别人的意图带来的短暂伤害要重要的多。

13反击其身:根据信念所定义的关系或准则,重新评估信念陈述本身。

认为只是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有危险,这个想法本身就很危险。让内在信念驱使我们一遍又一遍重新体验过去的伤害,会产生跟所谓有不良意图的人带来的痛苦一样多的痛苦。

14超框架:从现有的、个人化情境的框架之外,建立关于信念的信念,来重新评估信念。

学习和应用回应术的一种最好方式,是考虑关于各种回应术模式的关键问题。某种意义上,每一种回应术模式都可以看做与其对应的一个关键问题的答案,这些答案会导向不同的观点和感知位置。下面例子示范了如何通过探索关键问题的答案,最终成功换框。记住,换框的目标是找到一种方式,在说话者的自我认同和正面意图层次上再次肯定她,同时以结果框架或反馈框架重新表达该信念。